壹读

5年过去,范闲怎么变好看了?

大饼子  2024-06-11 14:03:01

5年过去,范闲怎么越变越好看了?

 

看完《庆余年》第二季,许多观众都感叹张若昀所饰演的范闲“真是颜值回春”。

 

图源:电视剧《庆余年》第一季截图、微博@庆余年官微

 

对前后两季范闲的颜值变化,有网友表示“当时觉得姨娘是在阴阳怪气,如今一看竟是大实话”。

 

图源:电视剧《庆余年》第一季截图

 

就连百度百科上对范闲的角色介绍,也从第一季的“俊秀少年”,变为“容貌俊美,尤胜于女子”。观众们也调侃“只顾看脸,都不知道剧情在讲什么”。

 

图源:百度百科截图

5年过去,范闲怎么还“逆生长”了?

 

是什么让范闲变好看?

 

从脸的角度来说,谈及“变好看”,得明确“先看哪”。

 

德国吉森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实验表明,人们在对人脸进行分析处理时都倾向于更多地关注眼睛和鼻子的区域,对该区域注视持续时间最长。

 

对不同面部区域的凝视时间|图源:参考资料[1]

 

既然看得多,鼻眼区域的“好看与否”也就更易引起注意。那怎么才算好看呢? 

 

曾被央视称为“中国整形第一刀”的陈焕然,于2004年在我国古代“三庭五眼”审美基础上,结合黄金分割率,提出“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该标准也是近年来相对接受广泛的审美标准,在整形外科学、雕塑、绘画等多领域都有所应用。比如在整形美容专家张宗学所主编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微整形美容学》、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建明所主编的《橄榄核雕的制作与鉴赏》、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四五”系列教材《数字插画设计》等书籍中,谈及面部美学时都肯定了该标准的合理性。

 

“四高三低”强调面部起伏错落感,指额头、鼻尖、唇珠、下巴尖相对凸出,鼻额交界处、人中沟和下唇下方相对凹陷。而第二季中的范闲,肉眼可见的变化就是“瘦了”,在鼻梁、眉骨等骨骼绝对高度未变的情况下,减肥使得面部脂肪后退、皮肉更贴合,正侧面的鼻眼区域都更具立体感,也就更符合“四高三低”标准。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电视剧《庆余年》截图

 

当然,演员的鼻、眼区域要经受得住高清镜头的考验,还得注意细节呈现。对《庆余年》第二季的范闲来说,眉眼细节的改善自然是其“变好看”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眉眼更深邃。张若昀原属三角眼,且存在上眼睑脂肪较厚、上眼皮下垂遮盖眼睛的情况,部分剧照中会看起来眼睛小。第二季减肥后,上眼睑脂肪减少,整体眼窝变明显,眉眼视觉上变深邃,也因此有网友表示他的眼睛“看起来变大了”。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

 

大小眼的改善也是美貌加分项。在第一季中,范闲与林婉儿初次见面时的镜头被网友调侃为“大眼对小眼”,因为二人在该镜头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大小眼”情况。而大小眼出现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脂肪推挤,另一种是因上睑提肌力量不均匀。第二季减肥后的范闲,眼部脂肪减少对其大小眼的改善无疑有积极作用。 

 

0.o与o.0|图源:电视剧《庆余年》截图 

 

话又说回来,好看的脸肯定不止“有鼻有眼”,除了鼻眼等重点区域,更大层面上的面部轮廓走势、整体五官布局也挺重要。

 

就面部轮廓而言,范闲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轮廓线条更清晰。除了上述的“四高三低”对侧颜轮廓感的塑造,其他角度也能更看得出轮廓感。比如,有网友调侃第一季结尾时范闲倒地的场景,像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电影中的猪刚鬣,也即面部脂肪堆积带来的“膨胀满溢感”;而在第二季同样的场景中明显能看出更清晰分明的下颌线,整体风格从“憨厚”到“清癯”,上镜钝感减少,视觉上更轻盈流畅。

 

图源:电视剧《庆余年》截图

 

而谈到五官布局,“三庭五眼”则是古往今来的重要标准之一。“三庭”即把人的脸长分成三等份,从前额发际线到眉骨、从眉骨到鼻底、从鼻底到下颏,都占脸长的1/3;“五眼”指脸的宽度正好是五只眼睛那么长。范闲“三庭五眼”的变化,整体体现在面部脂肪减少,视觉上更“窄”,影响了面部宽高比,而面部宽高比与面部吸引力相关。

 

来自布鲁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双颧骨宽度”除以“面中部高度”定义成面部宽高比(FWHR),研究发现具有较大FWHR的个体通常被认为不那么有吸引力。此外,与男性观察者相比,女性观察者更不认为高面部宽高比具有吸引力。也即是说,范闲在面中部高度未改变的情况下,由于横向脸部变窄,面部宽高比自然变小,对部分群体而言也就觉得更具吸引力。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

 

而有了好看的五官、协调的布局、流畅的轮廓,再往外看,就轮到发型妆容来为面部锦上添花。除了电视剧画面换掉了被网友吐槽的“黑绿色调”,高马尾、大波浪的发型,更亮的底妆与唇色,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张若昀也从“灰扑扑”转到气色回春。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

 

此外,诸如大波浪发型、唇红齿白的面相以及更平滑的皮肤,也为其增添些许女性化特征。而据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相比于普通或男性化的男性面孔,受试者更喜欢女性化的男性面孔。尽管该实验受试者主要是英国和日本人群,但仍证明了具有女性特征的男性面孔对部分群体会更具有吸引力。 

 

带女性特征的男性面孔会具有吸引力,也能用知觉研究相关理论来解释。知觉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其1971年出版的《熵与艺术:关于无序和有序》一书中指出视知觉的基本原则是“张力与平衡”,即在和谐、统一中追求冲突、变化与对比。 

 

对于面部视知觉审美来说也是如此,张若昀既有偏男性的立体骨骼轮廓,又有伶俐的下颌骨、小巧的下巴等偏女性化特征,男相中综合了一点女相,也能驾驭“妖艳”角色,比如其在早期《九州天空城》中的“蓝美瞳、蓝外套、红唇色”造型就受当时好评。

 

图源:微博@九州天空城

 

话又说回来,人体不仅有脸,还有躯干四肢,那说到“好看”时真的能做到只看脸吗?

 

“好看”还看啥?

 

除了局部脸蛋,“好看”还得看整体身段。

 

美学流派“格式塔心理美学”的经典理论“整体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1+1>2”来形容要素优化组合后的效能。 

 

将“格式塔心理美学”应用于容貌美学,安徽医科大学研究者孙少宣认为,容貌美并不是各单个器官之美相加的和,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等构成,在塑造人体美的实践中,局部与整体的适度和谐也很重要。

 

而对“变好看”的范闲而言,虽然脸好看是重要因素,但整体的好身材也是加分项。来自西澳大学心理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脸部和身体的吸引力评分对个人整体吸引力评分都有独立贡献,对于男性的整体魅力而言,脸部的影响占52%,身材的影响占24%。 

 

而第二季中的范闲“衣柜升级”后,不管是由于服装加持还是健身修饰体态,观众看到的都是“肩宽腰细腿长、身姿挺拔不松垮”的范闲,俊美形象自然让观众觉得好看。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

 

脸好身段好,网友们对张若昀颜值的整体评价自然也更高。再加上受伤、吐血、流泪等许多“战损”镜头的出圈,更让许多网友直呼“易碎感是男人最好的医美”。

 

图源:微博@庆余年官微、电视剧《庆余年》截图

 

至于张若昀为何会如此具有“易碎的美强惨”魅力,除了剧情本身的加持,前述关于面部宽高比的讨论也在起作用。在来自布鲁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中,高面部宽高比通常被人们认为更具威胁性和更具支配主导性,也就先天不太具有“破碎感优势”。 

 

高面部宽高比图源:参考资料[2]

 

拿我们熟悉的脸孔举例,比如女企业家董明珠、电视剧《风吹半夏》中为角色增肥的赵丽颖,都能明显看出“老板脸”通常更宽、更具气场,也很少有人会从“老板脸”上寻找“破碎感”。对比之下,张若昀更清瘦的脸型在呈现“破碎感”的镜头时也更具有说服力。

 

图源:微博@董明珠自媒体@电视剧风吹半夏@庆余年官微

 

此外,对第二季中张若昀“变好看”的评价,还有许多网友还用“帅得娇媚”、“甜美漂亮”、“越来越像唐艺昕”等来概括,更有网友调侃张若昀是被唐艺昕的“甜美菌”感染。

 

实际上,“越来越像”所指代的“夫妻相”确实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关于“夫妻相”产生的原因,“趋同观”认为,由于夫妻双方的长期相处、共同经历等因素,夫妻双方的面部表情、情感反应模式等都会相互影响,由此越来越像。比如,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试验显示,同一对伴侣在结婚第25年比第1年的照片相似度更高,也即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会在面部特征上越来越相似。 

 

图源:电视剧《庆余年2》《甄嬛传》截图

 

至于网友调侃的“唐艺昕的‘甜美菌’感染了张若昀”,从人体菌群传播角度看,也能有一定科学依据。

 

来自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对人体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组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同生活和长期密切接触是促进人与人之间菌株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且口腔微生物菌群比肠道菌群更容易在个体之间传播,同居个体的口腔菌群共享率为32%,而非同居个体的口腔菌群共享率为0~3%。 

 

当然,被传播的菌群到底多大程度影响张若昀面部的“甜美感”,尚无法得出科学结论。但可以明确的是,网友调侃的“两个人亲多了会越来越像”,从菌群角度看确实如此。

 

更强调的是,从网友们对张若昀颜值“俊秀”、“俊美”、“甜美”等不同角度的评价,也能看出审美标准会因人而异、因时不同,具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也就是说,审美标准从不是“千人一面”,更多时候是“千姿百态”,好看的演员、到位的演技、精彩的剧情、用心的服化道……这些因素共同让屏幕前的观众们感到愉悦,而任何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事物,怎么来看都挺“美”的。

 

参考资料:

[1]Schwarzer, G., Huber, S., & Dümmler, T. (2005). Gaze behavior in analytical and holistic face processing. Memory & Cognition, 33, 344-354.

[2]Geniole, S. N., Denson, T. F.,..& McCormick, C. M. (2015). Evidence from meta-analyses of the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as an evolved cue of threat. PloS one, 10(7), e0132726.

[3]Perrett, D., Lee, K., Penton-Voak, I.(1998).Effects of sexual dimorphism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 Nature 394, 884–887.

[4]张杰.(2020).“间性审美”视阈中的格式塔心理美学阐释与当代美学转向.文艺评论(04),14-24.

[5]孙少宣.(1992).容貌美学的“格式塔”特征.医学与哲学(11),50.

[6]Peters, M., Rhodes, G., & Simmons, L. W. (2007). Contributions of the face and body to overall attractiveness. Animal Behaviour, 73(6), 937-942.

[7]Zajonc, R. B., Adelmann, P. K., Murphy, S. T., & Niedenthal, P. M. (1987). Convergence in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spous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1, 335-346.

[8]Valles-Colomer, M., Blanco-Míguez, A.,…&Segata, N. (2023). The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landscape of the gut and oral microbiomes. Nature, 614(7946), 125–135. 

[9]新京报. 被“容貌焦虑”困扰的她们.

 

作者:大饼子

编辑:陈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