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

为什么口腔癌不放过湖南人?

彤 子  2019-03-14 14:38:10

  最近湖南省出了个禁止向全国进行槟榔食品广告宣传的“禁宣令”。

 


  为什么要禁止宣传槟榔?这要从湖南的“特色肿瘤”说起。

 

  一直以来湖南都是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均较低的模范省,但却被一个肿瘤扯了后腿——湖南的口腔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倍,以至于被媒体调侃为湖南的“特色肿瘤”。

 

  而这个“特色肿瘤”主要因当地特有的习惯嚼槟榔而来。

 

  别小看嚼槟榔这个习惯,它让6000万湖南人颜面不保。

 

  能毁容的口腔癌

 

  口腔癌是头颈癌的一种,指位于口腔内任意位置的癌组织生长。

 

  口腔癌在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根治性手术通常需要切除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面部组织,所以口腔癌手术后的患者也被媒体称为“割脸人”。

 

  脸是人的门面,为了让“割脸人”不再割脸,医学界把拆东墙补西墙的皮瓣修复手术用于口腔癌术后修复,用胸大肌、前臂等部位的皮肤肌肉组织填补口腔癌手术造成的面部组织缺失。

 

  这种手术虽能还患者一张完整的脸,却依然会留下美中不足——长长的疤痕。

 


  除了伤疤,移植的皮瓣还有出现坏死的可能,最后得不偿失。而造成口腔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口腔卫生差、牙齿咬合不当造成的刺激、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其中75%的口腔癌是由后天因素导致的,这些后天因素里就有另湖南人民“法力无边”的槟榔。

 


  槟榔播种下口腔癌的种子

 

  嚼槟榔是东南亚及环太平洋岛屿地区人民常见的行为,据调查全世界有近7亿人口(全球人口10%)以不同的形式食用槟榔。

 

  绿色区域为槟榔和槟榔叶主要消费地区

 

  印度作为全球槟榔消费大国,口腔癌的患病率也稳居世界排名前列。

 

  印巴地区的人有混合烟草与槟榔一起咀嚼的习惯,所以很多人认为口腔癌是烟草导致的,与槟榔无关。Jussawalla等人对槟榔是否含烟草与口腔癌发生几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无论是否加入烟草,槟榔都能致癌,且加入烟草后危险性更高。注重吃的中国人自然不会把烟草往槟榔里面加,在中国槟榔主要有两种吃法:鲜吃&干吃。

 

  海南作为中国槟榔出产的原产地,通常使用鲜槟榔,将七八成熟的槟榔鲜果切成片,用蒌叶包着白灰一起咀嚼。有研究发现这些配料都是致癌大户。

 


  白灰可以改善槟榔的口感,同时还能加速人体对槟榔碱的吸收,并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兴奋的作用。同时,熟石灰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会引起黏膜慢性炎症,也可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蒌叶中含有的黄樟素本身就是致癌物。

 

  湖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槟榔加工基地,槟榔的第二故乡,上述致癌配料当然不会加,湖南会把精心挑选的鲜槟榔果洗净、煮熟、熏干,再腌制、点卤,制成袋装槟榔干。

 


  白灰一粒都不会有,蒌叶、槟榔叶一片都不会放。然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槟榔自带的槟榔碱(ARC)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口腔癌发生的主因之一。

 


  除了槟榔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活性氧(ROS)都是槟榔自带的重要致癌成分,这些物质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再加上干槟榔质地坚硬,咀嚼时对口腔黏膜的反复摩擦也会造成机械刺激。从而加剧了口腔癌的患病几率。研究人员发现食用槟榔时,人们通常把槟榔置于颊部,所以颊黏膜口腔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软腭、舌腭弓和舌部。

 

  有中国学者专门对鲜吃槟榔与干吃槟榔的致癌率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食用干槟榔的黏膜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鲜槟榔,而黏膜病变通常是口腔癌发生的前奏。

 


  槟榔的致癌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发病过程,含有这么丰富的致癌物质,槟榔仅仅对口腔构成威胁吗?

 

  “ 柳叶刀肿瘤学”杂志称,嚼槟榔不仅仅导致口腔肿瘤,还可能会导致身体不同部位的肿瘤。槟榔里的致癌物质经过口腔后,还会通过咽、食道、胃等消化器官,所以除了口腔,槟榔对咽、食道、胃甚至肝脏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槟榔这么可怕....。.

 

  湖南人为什么戒不掉槟榔?

 

  槟榔并不是进几年才在湖南落户,从明清时期槟榔就已经成为湖南的传统食俗了。

 

  湖南人最开始是把槟榔当药吃,因为在槟榔的故乡海南、台湾、云南等地,人们用槟榔来避瘟疫。中医中也用槟榔来驱虫,治疗腹胀。

 


  不止中医认为槟榔能杀虫,西医中,槟榔碱也被用作抗蠕虫药物。现代医学实验证明,槟榔在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上具有显著疗效。只是有好疗效,药也变不成流行小吃,槟榔和其它药不一样,人家还有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槟榔常常作为聘礼或信物出现在湖南人的生活里。现在湖南的婚礼中,槟榔依旧起到重要的作用,新娘要向宾客敬两口槟榔,一口五颗用红纸包,另一口2颗用绿纸包,这两口槟榔被称作“贵子槟榔”,意味着五男两女,七子团圆。槟榔不止可以做聘礼、信物,还是湖南特色的“伴手礼”。

 

  当地有个顺口溜:“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人们聚在一起一边嚼槟榔,一边闲聊来增进感情,槟榔就和香烟一样成为了社交文化的一种。仅仅有文化内涵还是不够,商家眼花缭乱的宣传手段也是槟榔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

 

  湖南卫视作为中国地方卫视中的一枝花,为槟榔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2018年湖南卫视元宵晚会就是由槟榔企业冠名的。

 


  该冠名品牌的槟榔在某宝的销售额也是名列前茅,销量仅次于原材料槟榔鲜果。

 


  有疗效、有文化背景、有专业营销手段,再加上能令人成瘾的本事,槟榔成了湖南首屈一指的大产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槟榔行业创造出许多新岗位,年收益几百亿元,同时也创造出众多的口腔癌患者。

 


  对于开篇提到的禁宣令,有网友认为力度不够。

 


  据说在湖南有一句当地名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如今也被网友们重新编辑。

 

  参考资料:

  杜永秀, 孙东业, 翦新春, et al. 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4):391-394.

  唐杰清, 朱兆通, 凌天牖,等. 335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3(2)。

  黄祥涛, 肖润梅, 王明凤,等. 槟榔碱对大鼠肝脏CYP2E1的体内诱导作用[J]. 药学学报, 2016(1):153-156.

  Werning, John W (May 16, 2007). Oral cancer: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 1.

  Ernst, E. (1998). "Harmless herbs?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04 (2): 170–178. doi:10.1016/S0002-9343(97)00397-5. PMID 9528737.

  "Betel chewing causes cancer". SciDev。

  Garg A, Chaturvedi P, Gupta PC (January 2014). "A review of the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of areca nut or betel nut".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and Paediatric Oncology. 35 (1): 3–9. doi:10.4103/0971-5851.133702. PMC 4080659. PMID 25006276.

  冯云枝. 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疾病[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7(6):335-337.

  邵小钧, 席庆. 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6)。

  黄龙, 翦新春.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1)。

  黄伟伦, 朱松林, 邹艳花, et al. 2009~2012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7(7)。

  邹百仓, 魏兰福, 魏睦新. 槟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11(1):6-8.

  郭硕. 六朝槟榔嚼食习俗的传播:从“异物”到“吴俗”[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1)。

  Yusuf H, Yong SL (2002).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in a 12-year-old Bangladeshi bo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ediatric Dentistry. 12(4): 271–6. PMID 12121538.

  Sharma, Dinesh C (2001). "Indian betel quid more carcinogenic than anticipated". The Lancet Oncology. 2 (8): 464. doi:10.1016/S1470-2045(01)00444-2.

  李静玮. 都市衰落与食俗变迁——1912年-1948年的湘潭槟榔[J]. 湘南学院学报, 2010, 31(6)。

  何纯. 新闻叙事人的叙事态度与叙事功能略论--从"湖南槟榔报道"说起[J]. 新闻界, 2005(6)。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