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

这届文科生不配过双十一

didi  2019-11-08 16:34:31

  又到了一年一度跪着向数学老师认错的日子了。

 

  对不起,当初是我没学好,双十一这套题,一年比一年难,臣妾是真不会啊!!!

 

 

  在刚开始的时候,双十一是一个纯粹的购物促销节,全场五折,零点秒杀,拼的就是手速,抢的就是实惠,只要一根网线,你就能灵活作战,一分钟打完整场个人赛,干净利落过个丰收年。

 

  然而不知何时起,双十一成为了脑力者竞赛,还是理综那一挂的,优惠机制从简单的“五折”“八折”到“满200减20”“两件八折,三件折上折”,再到如今的“原价30元一盒,前50件85折,满250后每件6折,预付定金双倍膨胀,购物津贴平行优惠”。

 

  就算你发挥自己985的大脑,从十月算到十一月,也算不清要领多优惠券,才能买好这一提原木加厚纸巾。黑板上的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吗?你解得开吗?

 

  更别提人拉人、人烦人、人骂人的盖楼游戏,每天十六个私信链接叫你起床,每晚九点半准时救救孩子,求你盖楼的人从这里排到巴黎,每次都手忙脚乱以为是爱情在敲门。

 

 

  所有人都很郁闷,双十一买个东西而已,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的优惠规则“考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打折?

 

 

  说到底,折腾你,麻痹你,还不是为了更好地掏空你。在重重机关背后,潜伏着货真价实的经济学原理,就为了更好地捕捉你(和你的银行卡)。

 

  价格歧视

 

  双十一的优惠规则有多复杂?没经历过葛军的人不会懂。

 

 

  先来几个名词解释,什么是定金膨胀?什么是平行优惠?红包、津贴、优惠券分别指什么?定金抵扣、定金翻倍和实付定金又是什么区别?

 

  再来几个简答题,今年双十一津贴和优惠券的使用是否包括定金?预售和非预售一起结算可否使用津贴?满减优惠包括定金,包不包括定金膨胀部分?以上请详细解释并说明原因。

 

  最后来道应用题压轴,已知某店铺有购物津贴“每满400减50”,店铺券“满469减20”,会员专属券“每300积分换50元优惠券,满398使用”“每600积分换100元优惠券,满718使用”,其中店铺优惠券为单笔订单实付金额满减,不可与会员专属券/单品券叠加使用,优惠券单笔订单限用一张;购物津贴可与优惠券叠加使用,但只能在双十一当日使用。

 

  提问:如果阿花要买一款黑精华,预售价309元50ml,定金20双倍膨胀,会员积分932,她的预算是2000元,请问怎么买最划算?

 

  附加题:如果再加购一件其他店铺的羊毛大衣,售价899,定金50抵100,津贴跨店满减,优惠券不支持平行优惠,请问阿花该不该拆单,要怎么买才最划算?

 

  拆单公式 

 

  面对这张宛如天书的试卷,有人当场放弃,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完事,有人掏出草稿纸和计算器,懵懵懂懂地计算,盯着手机抢优惠券、做任务,殊不知,正一步步走入对方预设的“圈套“。

 

  这个圈套叫做“价格歧视”,意思是用不同的价格“歧视”消费者,将完全相同的产品或者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买家。有钱人就卖得贵一点,穷人就卖得便宜一点。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希望卖给每个人的都是最高价,但又不确定每个消费者的心理预算是多少,于是设置重重的关卡,让消费者自己暴露预算。

 

  对于穷人而言,他们的预算较低,愿意付出更多得到一个好价格;而预算高的人嫌麻烦,可能想买就买了。于是复杂的优惠规则成为一个良好的筛选器,把高预算的有钱人筛除出去,剩下低预算的穷人,勤勤恳恳地攒券、盖楼、凑满减、领红包,做九十九道烧脑数学题,省十块八块半杯奶茶钱。

 

  来源:微博@尴尬行为大赏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酸?你撸起袖子薅羊毛,其实是把底牌暴露给了商家。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才能拿时间去换钱。这世上哪有什么会过日子,只是真的没钱而已。

 

  这还不算完,对于穷人而言,套路是环环相扣的。一旦你开始做双十一这套数学题,就会发现,出题老师的本意就是要考倒你,想不挂科是很难的。

 

  对于穷人而言,买东西常常货比三家,但赶上了双十一,你还真的算不清到底哪家最便宜,甚至连卖多少钱都算不清。

 


  举个例子。小明要参加双十一,并立志要买到最便宜的大闸蟹味道薯片,第一家的活动是“20块钱一盒,买一送一”,第二家店的活动是“30块钱一盒,现在六五折,如果消费满100元,还能再返20元优惠券,跨店铺可满减但不支持单品券平行优惠”,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办?

 

  小明是个穷孩子,认真做功课货比三家,但他数学才华有限,比到第二家时就快要阵亡。后来算了一下午,发现是第四家更便宜,机关算尽,还是输给了商家。

 

  其实,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价格混淆“,商家设置非常复杂的活动,让消费者无法精准地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于是遇到比价困难,进而让商家获得超额利润。

 

  而比来比去,最后在迷迷糊糊中下单,一看扣款记录,咦,这不就比原价便宜五块钱吗?宛如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分数0.5。这还能怪谁?当然是怪出题的老师了。

 

  沉没成本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向生活低头了?

 

  看他有没有喊你盖楼。

 

  今年双十一,有人在数学题上翻车,有人在高层盖楼中落马,数学不会可以弃考,而盖楼这件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退路。

 

 

  盖楼的游戏规很简单,每天完成固定的任务升级,邀请好友助力,获得更多“喵币”,然后盖更高的楼层。玩家组成战队互相PK,盖的高的队伍获胜,瓜分红包池的红包。

 

  盖楼的“流氓”在于,每晚十点出结果,每天早晨六点强制匹配队伍,每次匹配都要扣除相应的门票,就是你的红包钱。如果昨天赢了钱,今天不玩,也会被扣掉入场门票,接下来还会一直匹配和扣钱,这就逼着人们一刻都不能松懈,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这场竞技中。

 

  根据经济学的道理,沉没成本是指那些确定发生,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人们的决策。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在做决策时往往沉湎于沉没成本,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在盖楼游戏中,游戏设计者利用了人们对于沉没成本的执着,强制性地每天扣除入场门票,让人们觉得自己产生了损失,从而一定要继续血拼,赢回这部分收益。而且你投入越多时间和精力,越不容易放弃,因为“已经做了这么多,现在放弃就等于以前白干了”,甚至走上氪金的不归路。

 

  这种心理,就跟情侣谈恋爱一样,女方越谈越发现这个男的不适合自己,可是分手她舍不得。舍不得的原因并不是还爱他,而是觉得我人生中最好的青春给了他,这个时候分手很不值,感觉吃了亏,所以继续凑合下去。

 

  某宝宛如“PUA大师”,深谙沉没成本对人的微妙影响,搞预售模式,先付定金,定金可以膨胀,但不能退款,不论你事后多么后悔,也会因为舍不得这部分定金,而乖乖支付尾款。

 

  同理可得,那些复杂的优惠规则——撸了一个月的红包,连续47天的签到,积分兑换的购物津贴等,都是在增加你的沉没成本。你参与的活动越多,付出的精力越多,就越舍不得浪费,不管有用没用,都拿来用,为凑满减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就会落入非理性的“圈套”。

 

 

  商家套路防不胜防,看透了这些套路,就能好好过一个双十一吗?

 

  也不能。作为一个消费者,一个不能被规则筛除出去的“低预算”消费者,我没有其他选择,要么在复杂的优惠中贴上“穷人”的标签,要么放弃抵抗,任凭收割,做一个“人傻钱不多”的韭菜。

 

  或者,采取一个套路更少的办法,与其盖楼一万层分十块钱红包,不如选择那些官方补贴、直接降价的产品。这种方式实则和过去的“全场五折”是一个道理。

 

  其实今年也有一些购物平台,譬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套路就是把钱补贴到一些知名度和销量较高、口碑较好的产品,直接降价。让你随时能以最低价买走,不用算优惠券,也不用等排期,一步到位,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数学不好的懒人。

 

 

  这也是今年双十一拼多多的好感度有所提升的一个原因。

 

  当然,我们也不要陷入“前景效应”,在一个平台上比来比去,如果你在一个平台上算不清价格,不如多换几个平台试试,说不定就能遇到最低价。

 

  至于那些五花八门的优惠券,一个过来人劝你:早放弃,早快乐。

 

  记住!除了高考,谁都不能让你这么努力!!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