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

我怎么还没脱单,是转发的锦鲤不对吗?

吴荻  2019-02-15 18:49:55

 

  情人节刚过,你脱单了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努力挣扎一下呢?

 

  据我观察,当代青年在爱情上的最大主动,就是主动转发脱单锦鲤。

 

  毕竟锦鲤,是当代青年的新型迷信。

 

  他们仿佛有两幅面孔,表面上崇拜互联网和高科技,背地里却废寝忘食地转发锦鲤,还要转发大铁锅炖掉别人的锦鲤,好像这样就能顺利脱单,意外中奖,荣升人生赢家。遗憾的是,幸运都是别人的,他们却连开工红包都没有。

 

  这届青年梦想着不劳而获,却总被现实的铁锤砸得服服帖帖的,最后沦为一只会上网的柠檬精,对着别人的绝美爱情和一夜暴富暗自落泪。

 


  于是你不禁开始质疑人生,为什么别人上闲鱼买电脑都能捡个男朋友,自己却一直没有桃花运?为什么转发了那么多“好运锦鲤”,自己的运气却依旧糟糕?说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好运?

 

  有,但并不是什么神奇锦鲤。

 

  我们为什么要转发锦鲤?

 

  你也许知道锦鲤并不管用,可仍控制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不是因为你傻。转发锦鲤,迷信鬼神,是所有人类的精神刚需。

 

  心理学家爱德华·豪尼克曾指出,对于社会各阶层各种族的人而言,迷信是一种减轻焦虑与痛苦,恢复信心的有力支柱之一。无论是本质代码的“锦鲤”“粉色海豚”,还是功能区分明确的桃花御守、健康御守和事业御守,迷信形态变化万千,却始终不离其精神内核。

 

  转发这个锦鲤,你的前任永远不会脱单

 

  勒纳认为,人们有控制自身和环境的需求,因此更倾向于把现实想象成一个更有次序、更有意义、更有逻辑、更方便把握和预测的世界。然而现实却总不按套路出牌,有太多超出我们预测和控制的事情,比如飞来横祸,比如天降之灾等,于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控制感,人们就寄希望于种种看似荒诞的事物(锦鲤),将运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转化为可控因素。

 

  自然太庞大,人类太渺小,只要我们还受困于生老病死爱恨离别之局,迷信永远有一席之地。

 


  至于掌握技术和眼界的现代青年,为什么热衷于锦鲤等迷信活动?这可能跟他们的不受控制感有关。

 

  美国学者在2002年研究发现,美国的年轻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的控制了,而是认为生活由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掌控着,这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2002年时大学生的平均外控水平比60年代80%的人都高。研究者还提到,与此几乎同时发生的是,焦虑和抑郁水平在上升,自控水平在下降,高考(SAT)分数在下降,青少年吸毒、怀孕的比例在上升。不过,很难说这些变化是“信锦鲤”的原因还是结果,或者是其他神秘因素在影响着它们一起变化。

 

  这项研究放在国内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代国内青年越来越不相信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而是倾向于外部环境、命运和机制更能决定事情结果。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可以是原生家庭、原生阶层、领导偏好、同事关系、评审制度、偶然运气等等。

 

  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努力的代价还很大,远不如转发锦鲤来得轻松。至于恋爱,你“可以”的对象,人家却未必“可以”,所以只能转发粉色锦鲤来保佑他眼瞎刚好看上你。

 


  转发锦鲤,就能带来好运吗?

 

  知道了锦鲤是如何产生的,就知道寄希望于锦鲤转运是多么地不靠谱。

 

  罗伯特·默顿曾提出一个理论“自我实现预言”,即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你的信念越强烈,便越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这些与期望相符的信息和特征上,因此就越容易得到实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无论你的信念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足以影响到其他人,而其他人的反应往往会导致预言的实现。

 

  美国曾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给某学校的学生测试智商,然后告诉这个学校的老师哪些学生智商高,哪些智商低。一段时间后重返学校,发现之前那批“被认为”智商高的孩子的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事实上,学生的智商并不存在差异。但面对“智商高”的学生,老师明显更有耐心,课堂上也会对他们做更多提问。这些互动和反馈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真正原因。说到底,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转发锦鲤,也是一种“社会支持”。按照心理学家Cassel和Cobb的说法,“社会支持”其实是一种“信息”,包含三个方面:使个体相信自己被关心和爱的信息;使个体相信自己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使个体相信自己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

 

  当人从某件事物中得到这三种信息之一,便会感觉自己得到了社会支持,从而产生正向心理感受。转发锦鲤,就是能让人感觉得到社会支持的一种信息。

 

  仔细回忆一下,当你面临一场大考手足无措,突然看到学习委员也在转发锦鲤跪求顺利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大家一起通过锦鲤“相互取暖”,以更积极和自信的状态迎接困境,也许也能间接提高做事的成功率。

 

  总而言之,转发锦鲤并不能直接带来好运加成,它主要通过间接产生的积极情绪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这种乐观不是基于现实的,甚至是和现实相反的,它的作用就是暂时稳定人的精神。说到底,这是心理暗示的障眼法。

 

  有变得好运的神奇魔法吗?

 

  运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捉摸不定、玄乎其玄的东西。硬币朝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双色球的特等奖开几号,刚好卡在高考分数线上,你爱的人碰巧也爱着你,这些偶然不可控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难道我们只能任凭摆布?

 

  以Darke和Freedman为代表的学者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生活中的一些人似乎总是“幸运”的,而也有一批人似乎总是“不幸”,由此可见,运气是一种内部稳定的个人属性,是可以被塑造和引导的。

 


  鉴于我们没有测量运气的科学工具,因此在实证研究中的“运气”,通常是指一种主观感受的“运气信念”。 Darke和Freedman最先提出,好运信念是“一种稳定的特质,能够始终如一地惠顾某些人,尤其能够惠顾自身”。他们认为,运气作为一种个人品质,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乐观资源。

 

  Wiseman和他的团队则通过量化研究,考察了性格与运气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幸运者和不幸者在“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向性”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说来,不幸者比幸运者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而这种精神状态有损个体发现意外的能力,因此可能导致不幸者更加不幸。

 

  对于幸运者而言,他们则更加开放和放松,同时还具有热情、果断、乐观和勇于冒险等外倾性性格,因此更加容易发现有利的机会,从而成为幸运的人。

 

  举个残酷的反例,四川郭女士非常幸运地中了淘宝百万大奖,这本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事,但当时她的行李箱坏了,拿不出来东西,接中奖电话的时候一直在想行李箱的事情,最后恼羞成怒,一时冲动干脆就说不要了。虽然本人事后悔到不行,但为时已晚。所以,糟糕的情绪管理和性格会让人错失良机,连主动跳进兜里的钱,都能拽出来丢地上说不要了。

 


  既然性格影响运气,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运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扭转,甚至成为一种可利用资源。

 

  正如上文所言,对运气的感知和解释具有主观性,同一个运气事件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运气感知。通过对幸运感的调整,就能促进个体产生控制幻觉或者改变自我概念,从而将机遇转化为可利用的内部资源。

 

  幸运的感觉或者不幸的感觉会使个体产生一种控制的错觉,研究者发现,即使在无法控制的情境中,“好运信念”的加入能够赋予个体精神上的乐观和自信,进而提高对全局的掌控力。由于相信他们可以“控制”进程,个体便会付出努力以实现预期目标,可能会捕捉到某些机遇,最终促成目标实现。

 


  说到底,转发锦鲤到底管不管用,还是要看你平时努不努力。在付出努力的同时,来一点小迷信增强信心,也未尝不可。程序员写一段神秘代码保佑不出bug,运营上班前给主机烧香保佑不重启,微博抽奖狂热分子拼命转发锦鲤,都是在个人能力之外,来一点心理上的幸运加成。

 

  人有愚昧的权利吗?或许没有,但人生艰难,偶尔需要一点清醒的自我麻痹。

 

 

  参考资料

  1.周俊. 赌博社会化、运气信念与大学生赌博频率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 No.216(06):80-85.

  2.李义天. 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C]// 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 2012.

  3.运气特质:将机遇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力量[J]. 心理学探析, 2018, 04

  4.钟华. 不同运气信念个体对事件线索的注意偏向机制研究[D].2015.

  5.陈永艳.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