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

万圣节到了,中国鬼和西方鬼有什么不同?

张小羁 董苏豪  2018-11-01 11:29:43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装神弄鬼庆祝活动中,壹读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万圣节虽然是西方的鬼节,但在过节时人们毫无敬畏惧怕之情,甚至把它当成教导小孩不怕鬼的大好时机,与中国人对鬼神敬而远之的传统大相径庭。

 

  除了对鬼神态度不同,中西方的鬼们在性格特点、行为心理以及容颜方面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今天壹读君就来说说,东方和西方的鬼之间,有怎样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鬼在不同时期主打风格各异

 

  从最早的《山海经》到干宝的《搜神记》,中国的志怪传奇中出现的大鬼小鬼基于不同的信仰各成体系,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鬼怪”文化。

 

  从夏朝人们开始形成善恶观念,鬼从“人死后的灵魂”这一简单概念有了分化,做好事的成了神,带给人灾难的成了鬼。而到了商代却来了个大反转,由于鬼观念与祖先崇拜、宗庙和祭祀形式结合,祖先鬼被尊称为“帝”或“上帝”,所有国事都必须向“帝”请示后再决定。

 

  从周朝开始,祭祖成为国家的祭祀活动,统治者开始用鬼神麻痹人民,维持自己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鬼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开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最早的鬼魂报恩和回魂复仇便出现于此。

 

  《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写道,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被魏颗所俘。

 

  到了秦汉时期,神仙思想繁荣,鬼故事便被冷落,即便有都几乎是害人的恶鬼。到了魏晋时期道教与佛教开始盛行,鬼的种类开始变得丰富,不光有人死后变成的鬼,还有地狱里的鬼,著名的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便是在这个时候为人所熟知。

 


  在唐宋,国民安居乐业,物质基础殷实了,鬼也开始注重上层建筑,好鬼激增,人鬼相恋。这种趋势到了明清,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人们便借助鬼来体现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

 

  这个时候鬼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恶煞,也被赋予了更多复杂人性,例如《子不语》中就有“骼骸自赞” 的故事, 一个官吏死后听不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于是每天自言自语, 自己给自己拍马屁。中国的鬼祖先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和现代的鬼差不多了。

 

  日本的鬼可不像恐怖片里那么高能

 

  日本的鬼片虽然比中国恐怖片惊悚很多,但是日本的鬼本尊特点的形成却是大大受了由中国流传去的佛教和道教影响。在中古时代(794-1192)这两大教传入日本后,日本的鬼由开始的不欲现行到怪兽化成为“青面獠牙”且性格残暴的形象。

 

  这种形象一直维持到中世时代(1185-1600),即南宋之后,才出现嘴咧到耳根的典型日本女鬼红叶,还有通常被描写成绝世美女的铃鹿御前等像人样的鬼。

 

  相比较而言,西方吸血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形象还是“皮肤肿胀,指甲疯长,口鼻出血根本停不下来”, 不得不说早已修炼成漂亮人形的中国鬼简直就是鬼中吴彦祖。

 

  但是与大多数中国人都怕鬼的情形不同,不少日本人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 鬼都起到赐福于人, 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这可与日本恐怖片里鬼的形象太不相符。

 

 

影片《镰仓无语》中的鬼
影片《镰仓无语》中的鬼

  比如,在每年12 月31 日的秋田县,村里的年轻人会扮成鬼的样子, 发出恐怖的声音, 在全村喊“有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有没有不勤快的新娘?”, 以此去警告孩子和新娘,颇有点万圣节的意味。

 

  西方人则对吸血鬼情有独钟

 

  与中国成系统的鬼们不一样,西方的鬼则各自为阵,这其中包括狼人、吸血鬼、丧尸、精灵等等,而吸血鬼又是众多鬼怪中深深植根于西方文化并且泛滥其中的。

 


  最早的吸血鬼原型记载于《圣经》之中。当亚当和夏娃被上帝诅咒,并驱逐出伊甸园之后,生下亚伯和该隐。由于上帝独独垂青亚伯的祭品,该隐嫉妒弟弟亚伯并拿石头砸死亚伯。上帝于是诅咒该隐:“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上帝将他驱逐到黑暗的荒野,但承诺他永不会死。该隐在荒野遇见他父亲的第一任妻子莉莉丝。莉莉丝将自己的血给该隐喝,而该隐学会了利用鲜血而使用魔法和力量,成为了吸血鬼始祖。

 

  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吸血鬼的形象便如此早地驻扎在人们心中。而关于吸血鬼的迷信真正形成风气是在14世纪,当时欧洲瘟疫流行,这致死的传染病让人们恐惧不已,甚至将病者在尚未确定生死前就仓促掩埋,这些人临终时痛苦挣扎、肢体流血甚至自我吞食,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人们对吸血鬼的幻象,并借助人们的恐慌快速蔓延。

 

  此时教会开始公开承认吸血鬼的存在,而自此之后,不同宗教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和迫害,使得吸血鬼都曾经作为强加给对手的罪名,也强化了吸血鬼这一恐怖形象。

 

  不过,当代的吸血鬼早已经从18、19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性、情感丰富而又值得同情的形象。现代人对吸血鬼的认识多来源于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说《德古拉》,苍白嗜血、恐惧阳光、长生不死的鲜明特征开始确立,成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符号并普及到艺术领域。在近年流行的《暮色》系列影片,高富帅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与吸血鬼谈恋爱,成了一种很能令少女期待的事情。

 

  东方的鬼和西方的鬼殊途同归,都走到了跟人情情爱爱扯不清的境界,壹读君不禁浮想联翩,不知道万圣节聂小倩会不会出来玩?


责任编辑:郭惠芬